『第四劑』會不會發生在台灣?

先說答案是:對老年人可能會!

第三劑覆蓋提升至5成時,我們還有專家認為目標應該要到9成! 難免會產生這疑惑。以下示問題釐清與回答在先:

1. 第三劑續航力足夠撐到台灣完全開放嗎?

答案是,打完續航五個月,可能剛剛好。但是明年不知道。

2. 而且,第四劑是每個族群都需要嗎?

答案是對年輕人可能已經不需要,但是老人可能從此需要季節性接種

Your Local Epidemologist針對第四劑整理了下列細節

英國安全衛生局公布於3月24日公布,第三劑mRNA疫苗接種後15週內(約略4個月),抗感染保護力確實隨時間減弱。

並且BA.1與BA.2表現是幾乎一致的。(有症狀之保護力)

按照上述圖型,也算是如符合當初的說法,抗感染、防症狀之保護力之續航性,比起第二劑稍佳,但是都是在第5–9週保護力就會降制60%以下。

不受5–9週的影響是對防住院的保護力(按照英國的住院治療標準),但是要注意其中英國Moderna接種者並不多,所以統計有一些不確定性,而且事實上,在美國接種第三劑超過24週(六個月)以上的人都出現了,所以還需要後續其他國家的數據。

但是一項近期NEJM的研究,顯示Moderna第三劑接種6個月後的抗體,會變成最高峰的1/6.3,看起來與第二劑7個月後變成1/7.8都是下降,但是此時第三劑擁有相對的保護作用,比起半年後完全沒有檢測到抗感染保護力的第二劑。如下圖所示:

美國CDC也顯示,超過5個月,對抗需要送院(需要來急診接受治療)的保護力還是會下降,而且居然在第五個月與第二劑的保護力顯示“黃金交叉”?

但是對抗需要住院的保護力則相對續航力佳。如下圖所示:

看來新冠疫苗如果要抗感染,會變成季節性的打,但是還是退而求其次,只求防重症就到此為止?

可是說到防重症,我們則要看廣為眾知、重中之重的老年人了,再於重症率高、突破性感染機率也高,未來人類社會是不是超過50歲或65歲都要定期接種疫苗,這是有可能的。

凱撒家庭基金會發現,在需要到住院的嚴重突破性感染中,69% 是老年人。因此,我們必須緊盯這族群。

《柳葉刀》在2月28日刊出的一篇研究,相當精準把76 至 96 歲人群抓出來觀察第三劑的持久性。這些大多是第二劑打完後10個月,再第三劑4.5個月的觀察,對武漢原始株的第三劑半衰期為 52 天,Delta 為 64 天,Omicron 為 41 天。因此,對於 Omicron 來說,第三劑的續航力衰落速度更快。老年人第三劑接種後 4.5 個月後,基本上仍具有保護作用。

看看圖中,還沒打第三劑時,第二劑的抗感染保護力幾乎對老人都是平的。

不過回到英國衛生局的報告,也有對65歲以上老人的防住院保護力,不管是什麼樣的住院定義,都顯示在15週的觀察內是續航力夠的。

那第四劑到底有沒有效?有沒有需要?

一篇預印本評估了 1,138,681 名 60 歲以上的以色列人第四次接種後的感染率和重症率。他們發現,第四次給藥後,感染率降低了為原本1/2 ,嚴重疾病的發生率降低為原本1/4倍。第四劑對老年人產生了有意義的影響。

另一項NEJM已發表的研究評估了第四劑在年輕醫護人員中的有效性。他們證實,在第三次給藥後 5 個月抗體顯著減少。但是第四劑將它們推回原位。

但是注意關鍵字是:推回原位。意思是這項研究發現免疫原性(疫苗刺激出來的免疫力)在三劑時達到最​​大值。

換句話說,在年輕人中第四次接種後,免疫系統的質與量(quality)沒有顯著提高。他們還評估了第四劑與第三劑相比的保護力,增加的益處沒有統計學意義。換言之,第四劑的功效與第三劑的有效性似乎沒有區別。

這個就陷入了困境,或說這是目標設定的問題

目前資料顯示,如果要追求抗感染的共存,那就真的每超過約莫5個月後大家都還要再施打,沒完沒了。

如果是追抗重症的共存,年輕人如果是在低重症率的情況之下,持續接種似乎並不需要。但是老年人仍有可能就會躲不掉季節性的接種,會不會就此設定老人疫苗卡就不知道了…

在未來我們還需要什麼資訊?

  1. 針對變異株多價次世代疫苗,是否可以打破無法續航抗感染的框架?
  2. 是否可順利發展與流感、肺炎鏈球菌的混種疫苗節省我們的時間?
  3. 是否可順利發展有效鼻噴疫苗降低注射人力負擔?

但是以現在來看,台灣第三劑的續航力很可能剛好就是迎接上753政策的隔離3天最後階段。但是一有新的變異株,又可能隨時會翻盤。


附上去年對於免疫缺陷者第四劑的參考

--

--

姜冠宇醫師✍整合手記

姜冠宇醫師部落格。Sharing viewpoints, dialogues,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s about clinical and social 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