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發生與持續時間,丹麥2022年最新研究
長新冠(long covid)的發生時間、持續時間是不是比我們想像中更久?
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工作上的表現、與日常的困擾?
現在正追求共存的丹麥,新研究表明,可能存在三種症狀。它們包括:
1️⃣ 睡眠干擾
2️⃣ 注意力衰退
3️⃣ 體力明顯耗損
也表示少數案例還不知道這些症狀最終是否會好轉。
📌 在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的預印本研究,共152,880 名 15 歲以上個體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4 月共收錄 61,002 陽案和 91,878 陰案對照追蹤
2021 年 8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集資料並結案。
👉🏻 要注意的是,此篇研究有96%的陽案,急性期間並沒有住院
以問卷方式,詢問在感染後第 6、9 或 12 個月收集數據。
問卷涵蓋了急性和急性後症狀、和生活狀況是否有所改變。
📌 超過一半 (53.1%) 的陽案,在感染後 6 到 12 個月報告了症狀
53.1%至少以下一種情況,對比陰案整體只有11.5%:
- 注意力不集中 (RD=28.34%, 95%CI 27.34–28.78%),
- 記憶問題 (RD=27.25%, 95%CI 26.80- 27.71%)、
- 睡眠問題 (RD=17.27%, 95%CI 16.81–17.73%)、
- 情緒疲勞 (RD=32.58%, 95%CI 32.11–33.09%)
- 身體疲憊 (RD=40.45%, 95%CI 33.99- 40.97%)
新診斷的焦慮症 (RD=1.15%, 95%CI 0.95–1.34%)
抑鬱症 (RD=1.00%, 95%CI 0.81–1.19%) 在陽案中也更常見。
📌 持續的時間,可能最多會長達9個月,但是大多症狀會隨著時間減少。
📌 此篇文末結論指出,我們對於新冠確診病患的追蹤,對於他/她的疲勞,可能要多警覺
國外現有些病例是,整整兩週年都還沒好,這個快要超過世衛組織的公佈期限。
美國俄亥俄州 Mercy Health 的內科醫師 Kevin Hartman 針對此議題受訪時講述:他有一個真正長新冠的病人,是 2020 年 3 月的首批病例之一,目前症狀仍然持續存在,也就是已長達兩年。
他的建議是,要隨時評估有沒有需要額外治療,或特殊轉診的需求。
現在有些抗病毒藥物(雖然BA2出現更限縮了選擇),可以預防重症,也應可以減少一些即使在病毒消失後仍會出現的長期併發症
📌 這些整體類似慢性疲勞的症狀
現在有PCFS (post covid functional scale, 新冠後功能分數) 可以評估
目前臺灣實務上大多是座落在 “slient functional limitation”,看起來與正常人無異,但是實際上費力與心理上和睡眠有極大困擾,會在各家醫院如無頭蒼蠅般求診。
📌 變異株重症率未來應該持續趨於下降
但是我們未來追求共存開放,感染數就上爬,仍可能要花一些心思在長新冠(long covid)的部分。追蹤系統要做,更要讓全國內科兒科醫師知道遇到疑似病人時要怎麼做
👉🏻 但是近期英國也有研究指出,如果是至少二劑以上接種,後遺症可以降低約一半,所以要降低後續慢性疾病的負擔,疫苗覆蓋率仍然有角色。
✳️ 重點整理
- 丹麥研究:53%以上長新冠,可以在感染後6個月到12個月
- 持續時間,大多數最多長達9個月。(少數可能會有更長的時間)
- 門診醫師要對於病患追蹤,出現身體症狀與疲勞時,要警覺長新冠
預印本 doi:https://doi.org/10.1101/2022.02.27.22271328
發佈於 2022 年 2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