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免疫將加入戰場
未來接種技術,會讓你大開眼界
美國白宮有宣佈
沒意外的話,每年會接種一次💉來適應變異株定期的變異和傳播
但我們也熟知病毒往往「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的道理
所以突然很多學術部落格突然大量在寫『鼻噴疫苗👃』的市場潛力
—
🔻黏膜免疫未來將加入戰場
其實鼻噴疫苗跟其他也在開發的口腔疫苗,一起被稱為『黏膜疫苗』
這個疫苗有一個很大的特性,就是把粘膜專屬抗體『IgA』拉入戰場
📌 我們都知道,目前肌肉注射在降低疾病嚴重程度和防住院做得很好
但不能很好地阻止輕度疾病或傳播。
一個原因是它們被注射到肌肉中。肌肉注射會引發免疫反應
其中包括T 細胞和產生抗體的 B 細胞,在血液中循環。
但它們在鼻子和肺部的含量還不夠高,無法提供即時夠快速的保護。
📌 黏膜疫苗可以促進全身免疫反應,
但它們也可以激活鼻子和呼吸道粘膜組織中的免疫細胞。
讓這些局部細胞“充當感染部位的哨兵”,
被稱為組織駐留記憶 T 細胞和 B 細胞的局部黏膜免疫細胞
與循環 T 細胞和 B 細胞的功能略有不同。
組織駐留記憶 B 細胞產生稱為分泌性免疫球蛋白 A (IgA) 的抗體
這些抗體與呼吸道層交織在一起,它們可能能夠迅速阻止病原體。
這些黏膜疫苗包裝成氣霧劑,
用噴霧器從嘴裡吸入,劑量是注射疫苗的五分之一。
一些正在開發的黏膜疫苗以藥丸的形式被吞服。
📌 全球約有 100 種黏膜疫苗正在開發中。其中大約 20 種已經在人體中進行臨床試驗,其中至少有 4 種 — — 在印度、伊朗和 2 種在口國 — — 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 III 期研究
印度和口國都已經准許把這種粘膜疫苗當作加強劑使用
—
🔻不同形式的接種
以 Your Local Epidemologist 的詮釋
年度接種只是「政治訊號」,是在於擺脫緊急狀態的宣示
但是注意,新冠變異株和流感還是有大大的不同
- 新冠病毒的變異量已經證實比流感病毒還大,是流感的4倍
- 新冠病毒的變異仍非季節性,且變異方向不若流感明確
- 監測新冠病毒的系統還不若流感穩定成熟(雖然這幾年已經進步超多)
而且次世代二價💉的效果,大家都在看看它能不能讓我們好好渡過冬天
除了黏膜疫苗,未來還有更多組合接種會問世
▪️奈米疫苗:
用奈米技術實現一次攜帶多價序列
與利用較長的半衰期在體內定期釋放追加劑量,就不用多次打加強針了
打破三個月續航力大退的魔咒
▪️與流感整合的組合疫苗:
就不用花時間分開兩次接種了,目前Novavax做到 I/II 期
—
未來如果不出意外
所有隔離措施退場將成為明年趨勢
接種會提升為怎麼樣層次的遊戲規則,上述略顯趨勢
Nature雜誌回顧整理2020–2021各國封鎖措施的影響研究有發現
小規模隔離,如禁止小型聚會,比邊境措施效果還顯著
雖然每個團隊結論都不太一樣
因為這受到價值取捨和受到不同國家社會經濟背景因素影響
但是這也代表該邊境防疫就該漸漸鬆綁了
接下來的防疫成績將完全取決於該國接種策略
台灣這一陣中秋連假有蠻多旅外朋友回來的
就會討論是否還要『3+4』的必要性
也許其實是差不多該要思考『0+7』的開放條件了
我是認為,0–4歲小孩有打完應接種的劑量,就應該即刻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