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2變異株,香港流行病學數據
香港近期疫情有下降,也開始放寬活動場所,但是這一次的香港疫情震盪是受到全球專家關注的,這一次是為第五波疫情,主要流行株是 BA.2,在 2022 年初的三個月內已在香港造成超過 110 萬例確診病例(總人口為 740 萬),是整整前兩年四波流行所有確診病例的 100 倍 。
對 BA.2 流行病學的預印本已經發布:
在 2021 年 11 月首次 Omicron 事件,是於香港防疫旅館內的感染案例發現兩名 BA.1,然後引發 12 月的 BA.1 的當地小型社區暴發。然而 2022 年 1 月,首次報告了當地BA.2.2 病例,發現時間是該名旅客在防疫旅館21天隔離期即將結束。儘管採取嚴格措施,包括密切接觸者和第二層密切接觸者的匡列,但 BA.2.2 的爆發並未得到控制,發生大規模流行。
截至 2022 年 1 月 22 日,在香港發現 136 例本土確診,其中 72% (98/136) 藉由疫調確認傳播鏈。 這 98 例病例中,34% (33) 為 Omicron BA.2,73% 為已完成二劑疫苗接種,都有明確的疫調訊息(如第一次暴露時間點、暴露時間間隔),80 例(82%)在病例確認時報告了症狀。 BA.1 平均 (±SD) 年齡為 44 歲(±21 歲),Omicron BA.2 病例為 30 (±21) 歲。
這80例,BA.1和 BA.2 平均(±SD)潛伏期分別為4.58(±1.72)天和4.42(±1.42)。據估計,95% 感染 BA.1 和 BA.2 的患者分別在暴露後 7.7 天和 7.0 天內出現症狀。
並且我們使用感染者-被感染者關係配對,用 Weibull 分佈來描述 “原發病例和繼發病例出現症狀的時間間隔”,來看 BA.1 和 BA.2 的分佈:
對於 BA.1 (n=30),估計的平均 (±SD) 和中位序列間隔分別為 3.30 (±1.95) 天和 3.17 天。
對於 BA.2 (n=13),估計的平均 (±SD) 序列間隔為 2.72 (±1.51) 天,中位數為 2.52 天。
所以目前資訊整理,BA.2不論潛伏期、出現症狀所需時間均較BA.1短,BA.1 與 BA.2 無症狀傳染期大概分別為將近3天與2天半,比Delta的無症狀傳染期的將近 2 天,又多了至少半天以上。
因病死亡率
截至 2022 年 3 月 23 日,在第 5 波確認的 6320 例死亡病例中,有 103 例在 2 月 15 日或之前(第 5 波早期)報告,未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病例,其依年齡分層的病死率 , 與第 1–4 波中確認的病例病死率分佈相當,而死亡風險最高的,是在第 1–4 波中 80 歲及以上的患者 (24.9%, 95%信賴區間 : 20.9–29.3%),與第 5 波中未接種疫苗的同齡人 (21.7%, 95信賴區間 CI: 17.1- 26.8%) 相似。
在第 5 波中未完成二劑疫苗接種的 80 歲人群的死亡率,似乎是完成二劑接種的同一年齡組人群的風險的大約兩倍,並且 64–79 歲的分佈比較也是相似。
來自文獻討論的資訊
香港的 BA.2 ,相對較快的感染者-被感染者有症狀時間間隔,顯示其內在傳播性,暗示病毒複製的速度。儘管採取了嚴格的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但 BA.2.2 確診數以每 3.4 天倍增的速度成長。
香港第五波死亡人數高,可歸因於短期內感染率高,以及老年人的疫苗接種覆蓋率低。 雖然第五波開始時的總體疫苗覆蓋率為 70%,但在 65 歲和 80 歲的人群中,只有 50% 和 20% 的人完成了二劑疫苗接種。
作者認為3月短時間的大量感染,會帶來群體免疫。而該地區若選擇滅活疫苗,可能需要為長者接種三劑。
心得:
對一般人來說,變異株病程越來越短,但是無症狀傳染期也逐漸拉長,增加個體傳染的活動範圍。另外也可以看到內在傳染性的評估方式,有顯示病毒複製的速度在變快。
香港有沒有嚴格控制疫情,我相信有!但是應該難以阻卻其增長速度。
如果短期傳播速度過快,其實還是會造成大量重症和死亡,這威脅尤其存在於高齡且沒有接種足夠劑量的族群,而任何時候盡可能控制疾病傳播速度,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