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新冠重複感染風險
研究顯示,兒童並不會感染新冠後形成記憶免疫,每次都是全新敵人!
這一次來分享比較特別的文獻📄
是關於兒童👶🏻的免疫系統,與健康成年人相比
並『不會』對CoV二次感染,形成記憶保護自己。
這個基本上提醒針對小孩,不若大人單純
我們後續預防工作還會怎麼發展,還很值得觀察。
📌這篇刊登在臨床免疫學(Clinical Immunology)今年1月份的期刊
收錄一些家庭感染中成人與孩童免疫反應的比較
對兒童和成人在急性感染時和一個月後的白血球樣本
進行了T細胞的流式細胞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兒童因為有強大的初始「先天」免疫反應,能快速擊敗病毒,因此基本上避免了重症。
🔻研究中有提及由於免疫反應干擾素的表現小孩成人不同
小朋友的免疫反應往往有比成人更強的先天T細胞展現
其先天T細胞的細部種類比成人還要多元、活躍
🔻但比起成人後續增值分化為記憶T細胞,明顯低度表現
而成人的T細胞免疫反應,很多一開始就是記憶T細胞出場
但這也意味著孩童『沒有機會』發展「適應性」記憶以保護自己
所以當他們下次暴露於變異株感染時,身體仍會將其視為全新的威脅。
👨🏼⚕️研究主要作者、Garvan醫學研究所的Tri Phan教授說:
「孩子們不會發展記憶T細胞,所以他們有可能在重新感染時生病。」
「隨著他們年齡增長,每次新的感染,都有讓T細胞變得『疲憊和無效』的風險,就像老年人的T細胞一樣。這就是為何給孩子接種很重要。」
–
🔸有趣的是,這些發現
指向老年人可能對病原產生免疫過度反應的原因。
當成年人第一次感染時,他們的記憶T細胞只會認識以前看過的東西
像是CoV與普通感冒冠狀病毒共享的一部分,
這可能會將免疫系統鎖定在不當錯誤反應中。
這給病毒逃脫和無限制地增殖的機會
(對付A敵人要用A武器,你卻一直使用B武器,對A無效,你還用B越用越兇⚔️)
–
🔸2023年就是朝向完全適應變異株的一年
5+N要撤、僅通報重症,連專責病房何時裁撤都在討論中
這是因為看起來降低重症死亡的水平,我們已經接近了
在這些都是接種第三、四劑之後的努力
在丹麥、挪威、芬蘭、瑞典的成人資料庫中
相關住院和死亡的累積率很低
接種三劑或四劑疫苗的人中,住院的累積發生率未超過0.16%。
在四個北歐國家,接種mRNA雙价BA.4–5與降低相關住院風險有關。
接種工作帶來的保護在四個國家中從74.1%到91.2%不等
總體而言,雙价BA.4–5對死亡保護為77.8%
🔻但是我想這絕對不是我們就可以完全放鬆
因為接下來配套措施怎麼做,才是重點
才不會因為通報標準降低,失去對脆弱族群的監測
造成像是抗病毒口服藥物給藥的即時性,就會失靈
–
🔸然而美國FDA近日發佈對於健康成人接種的建議
一年一劑的建議惹來不少爭議。
因為對於健康成人,有些專認為數據是不夠支持的
但是我之前其實有分享過啦~
有文獻回顧2021.7–2022.10的數據統合,是支持這樣做
我自己的想法是至少脆弱族群,目前定期接種是躲不掉的
且看美國未來的策略上,後來出生的人都是直接最新雙价直接打
🔸根據美國CDC近期的報告
雙价對於現在美國相當重視的XBB.1.5 子突變体
有症狀性的感染,風險降低了約一半
對65歲及以上的人則降低了超過三分之一
未來針對脆弱族群頻繁施打給予方便
需要更多技術投入,顯然是值得的
👆不只老人,可能還要如上述的內容提醒
觀察是兒童接下來的反應,是否還有重複感染的空間?
孩童後續重複接種需求與否
會是全世界小兒科專家的討論焦點,我們就繼續看下去了
我這裡持保留態度,就不下定論
但是在後續出生,符合資格還未施打的孩童幼兒
如同Tri Phan教授所說,接種還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