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如何共存? 如何調整篩檢隔離?

隨著台灣持續點狀擴散,邁向高峰,校園的傳播影響學生上課,會是很嚴峻的課題,我們來看看,美國校園篩檢隔離的調整策略:『Test to Stay(留校檢測)』的效益

何謂 Test to Stay (留校檢測)?

學生在學校接觸到確診的同學,原本這些接觸者都必須在家隔離。

但是,學生能到學校上課是很重要的,這其中也有考量家庭的照顧負擔,尤其小學與幼兒園,學生如果都是遠距在家,會是很大的經濟損失。

所以後來如果確診者、接觸者在相處過程中都有帶口罩,並且接觸者症狀,則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不用留在家隔離,可以繼續到校上課,叫做TTS。

按照馬薩諸塞州的計畫,TTS的方式是接觸者在學校都要帶著口罩(無論室內或戶外),必須無症狀,留在學校並在每個上學日接受快篩,持續 1 週,只有在檢測呈陽性時才進行隔離。

此外,有新冠潛在症狀的人每天都會接受快篩,只有在檢測呈陽性後才會被隔離。

如果都符合才能留在學校上課,並且不可以參加課後活動,例如課後的社團或是安親班。這跟原本傳統有接觸到確診者就不能上學的差別在,可以讓學生繼續受教育,而不會因為接觸到確診者而損失了學習的機會。

這篇發表在JAMA
是模擬依據小學與中學做區分,不同疫苗覆蓋率,有無實施TTS的差別

在沒有TTS的校園管理,如果想要完全避免感染就要仰賴完全遠程學習、不然就是輪替上課

而實施TTS的篩查和監測方式,常態下每週對 10% 到 20% 的學校人口進行隨機的每週 PCR 檢測。這樣原本接受檢測的學校比例很小,但是如果在監測期間發現 1 例或更多病例,則第二天對 90% 以上的校園師生進行篩查,包括接種疫苗的人,如果發現更多病例,學校將擴大為每週 90%在全校範圍內篩檢。

在沒有學生接種疫苗的小學,638 名學生和 60 名教職員工
或在疫苗覆蓋率達到 50%的中學的 460 名學生和 51 名教職員工
分別在不同測試場景中的估計發病率、病例檢測和學校出勤結果

在一個社區通知率為 10人/每天/每10萬人每天的低度感染環境(>25為高度感染環境)

在小學,完全遠程教學作為基準,預計每天額外 9.4 次感染。

TTS與完全遠程教學相比,發生傳染案例略多,預計每天額外 11.6 次感染。

在疫苗接種率為 50% 的中學中,完全遠程教學預計 17.9 次額外感染,TTS則是 20.4 次額外感染相關

看來還是會增加感染案例,但是我們來看損失的面對面學習天數

沒有TTS時,分別在每 10萬人/天/10 次社區通知和每 10萬人/天/ 50 次社區通知 (不同感染程度的社區) 的環境,估計每名學生每月平均約略都是 1.0 天的隔離/隔離天數。在中學,僅對未接種疫苗的學生進行隔離導致每個學生的隔離或隔離天數減少,儘管發生率相似。

而TTS的好處是隔離變少,估計每個學生每月隔離不到 0.25 天,即使在社區傳播率高且通過每週篩查發現病例最多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看來感染數增加,但是隔離天數整體減少。

投在學園測試會增加支出,但這些成本可以通過減少目前由父母和其他托育人力承擔的成本,與教育時間損失相關的費用來抵消。

即使在社區病例率很高的情況下,繼續進行檢測也只會導致傳播的輕微增加。這樣的估計與 2021 年在英國進行的測試留置計劃隨機對照試驗一致,該試驗是在每週兩次篩查的基礎上進行的。

2020–2021年,這樣的方式在德國、奧地利、挪威和英國等國家以及美國的一些州實施但其作用仍有爭議。在不同社區傳播水平、小學和中學之間以及學校發病率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反過來,學校的發病率又受緩解措施(建築隔離、通風和距離疏遠政策)、疫苗接種和新變異株的特性等因素的影響。

其實不得不說,這還是針對delta時期的報告。如果是omicron更大幅度的傳播,我們必須衡量經濟與社會運作,做更聰明點的調整。

--

--

姜冠宇醫師✍整合手記
姜冠宇醫師✍整合手記

Written by 姜冠宇醫師✍整合手記

姜冠宇醫師部落格。Sharing viewpoints, dialogues,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s about clinical and social issues.

No responses yet